隨著經濟環境的持續穩定,各個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心態逐漸平和,對經濟走勢更有信心,我們在全國各地也井噴式的開動咨詢項目。不過,危機尚未完全過去,未來還潛伏著大量不確定的因素,影響經濟的系統性障礙并未完全消除,因此,還不能掉以輕心。同時,這場危機也讓我們進一步成長起來,對市場經濟中存在的不確定性(風險)認識的更加直觀。對于人力資源管理者來講,應該幫助企業家做好很多事情,其中一個,就是做好人工成本的管家,那么在目前形勢下,人工成本如何管理呢?
首先,就是要區分清楚人力成本的構成,比如培訓費用、工資費用、獎金費用、福利費用,根據每塊成本的目的進行分析判斷,看哪些可以節省,哪些必須花,對于公司長遠發展很必要的費用是不能節省的,對于公司屬于錦上添花的費用可以進行縮減。
人工成本中,最大的一塊開支一般是工資。在這個階段對于工資增長幅度可以有所控制,比如根據企業實際業績結果設定合理比例,或者增長幅度進行凍結,體現企業與員工同舟共濟,對于一些經營十分困難的企業,也可以考慮全員降薪。當然,薪酬調整首當其沖應該是高管,以做好帶頭作用。另外,這個階段,也比較適合做內部分配結構的適當調整,原則是做好價值區分,對核心崗位、關鍵人才給予保護,對于非重點崗位、非高潛力人才可以適當調整。對于薪酬結構本身,可以考慮固定部分減少,浮動部分增加,與業績更多掛鉤的方式,保證企業與員工利益的一致性。要注意的是,薪酬一定是整體的,可以在不增加工資成本的前提下,增加其他非物質激勵形式,同樣可以起到保留、激勵員工的效果。一般來講,這一部分有三種形式,第一,是特別福利,比如法律顧問、心理咨詢、特別假期、工作間休息等;第二,是社會性獎勵,比如地位象征、表揚與肯定、分配喜歡的任務、加強人際關系建設等;第三,是職業性獎勵,比如職業安全、自我發展、職業靈活性、晉升機會等。
人力資源管理,在資源上是有限的,因此,必須集中資源做大事,區分出各類工作的價值,對企業來講重要的工作,就多投入資源,花大力氣實施,對于企業不是很重要的工作,短期、長期都不能有推動作用的工作可以少做,或盡量不做。比如,現在還是有很多大企業在員工培訓上仍投入大量的人力、金錢,是因為這些企業對自己發展有信心,且充分認識到人才的開發,能力的提高,內部隊伍的培養至關發展的大計,但其培訓的重點肯定是對企業來講,最核心、最關鍵的那部分人群,而對于普通員工的培訓,在外部情況不看好的情況下,適當收縮也是必要的。